OUR works

Loop Me (2009) ReMove Me (2010) W.A.V.E. 城市微幅 (2011)Off the Map 身體輿圖 (2012)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News│W.A.V.E.│數位荒原- 摺疊記憶


刊登日期:數位荒原 Jan 2012

城市裡,到處是摺疊的記憶。

德•塞托(Michel de Certeau)的論文〈行走於城市之中〉(Walking in the City)指出,全景式的城市(以鳥瞰鏡頭呈現高樓櫛次鱗比的電影開場畫面)不過是一種「理論式的擬像」(theoretical simulacrum),甚至只是一個畫面而已,不值得人們沉緬其中,或誤信那代表了城市的相貌。德•塞托認為要瞭解一座城市就必須行走於其中、以自己的步伐去體驗都會空間。
「城市裡的大街小巷,同時也成為漢格(Oliver Hangl)對媒介的隱喻。街道一方面是引領人們前往目的地的媒介,另一方面也常誘使路人流連而暫緩了原本的行程;而在網路的漫遊裡,各大入口網站就像城市,其中所提供的各類連結就像街道,人們必須通過街道才能到達目的地,卻又常因為被其他影音連結的吸引而在這些蛛巢小徑串連起來的迷陣中流連忘返。」
江凌青在〈漫步,或是情節的歸位-從漢格〈游擊漫步〉思考數位藝術中的敘事〉文章裡如是說。

如同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筆下的蛛巢小徑蔓延分歧,城市在不同旅人的眼裡,開始有了不同形貌。然而,作為文字隱喻的記憶蹊徑,又是怎樣地迂迴曲折,並隨著不同人們的選取或遺忘,形成不同的回憶皺摺與現實紋理?而當我們在看到漢格的〈台北游擊漫步〉,或者像創作團體「里米尼會議記錄」(Rimini Protokoll)〈新加坡-吉隆坡貨櫃〉(Cargo Kuala Lumpur-Singapore)這樣的移動劇場時(
在新加坡藝術節飲一杯老城白咖啡),徒步或搭車乃至於其他各種城市的移動方式,又如何讓人們的視線深入現實的紋理,重現那些摺疊記憶的不同方式以及敘事呢?

與城市集合場景的外在空間呼應的,則是作為內在休憩場所的私人空間(例如:家居生活),同樣是記憶形成摺皺並與當下匯聚之處而顯現。在藝術家「無人稱」(impersonnel)的影像筆觸中(
袁廣鳴:退行的鏡頭與黯滅的影像),某座荒廢或失格的城市、某種婚姻生活的現實即景、某段生成或消逝之中的時光殘影,種種影像現實被作者以高速逼近或遠離的鏡頭重新組裝。其中,某種令人「揣揣不安」(unheimlich)的心思,朝向即將到來或退往已然離去的小徑彼端延伸——鏡頭之下,觀眾看到的是藉獨特的媒體操作,實現了過去與現前、或者未來與現前摺疊於時間彼端的獨特記憶摺皺。

是的。關於回憶此時,還有關於過去如何共生,我們沒有一套絕對超然的視域解讀,只有對於事件如何形成此種集合的想像。

在一當代舞團的作品〈W. A. V. E.〉裡,我們也看到一種關於城市空間的感知框架。創作者先是透過文本,指出從洞穴、城市建築到虛擬空間的轉移,隨後在黑盒子裡以光的互動裝置(或電子聲音)包覆下,形成一種向外延伸的,如王柏偉指出的「藉指向外界(環境與他者)來創造自身開放性的機制」(生成-動物、視域與動機:一當代舞團舞作〈W. A. V. E.〉中的「激情」模式) 。這種全新的表演型態(讓我們)在觀看舞蹈或表演不只是一種視覺再現方案的同時,彷彿也指向一個更不受身體或內在的回憶所干擾的身體——相較於其他以媒體藝術提供解決方案的跨域表演組合。
摺疊的記憶影響人們觀看的路徑,在記憶的空間隨著城市的步伐/機械運動而開展時,也映照出媒體藝術如何實現人們對於城市移動的想像。這是一個城市裡,化身為旅者的人們在旅途上各自前進的寓言。


轉載於數位荒原網站:http://www.heath.tw/

Video│ W.A.V.E 城市微幅│ 演出短片 Trailer

News│W.A.V.E.城市微幅│ 展覽 Expo




二十世紀人類科技上的飛速進展,給予了總是反映社會文化的藝術活動寬廣的發揮空間,新媒體作品從實驗性的前衛藝術發展至今逐漸匯入主流,藉由「超旅程2012未來媒體藝術節」,邀請您參與並見證這趟來勢洶洶的想像之旅。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provided ample creative space for art that reflected on society and culture. From avant-garde to mainstream, we invite you to witness and participate in the unstoppable rise of new media art, via ‘Transjourney’.

展覽連結 Expo link : http://2012fmf.cat.tnua.edu.tw/?page_id=888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W.A.V.E.│ photos

Installation / Stage view 攝影:陳長志

Performance view 1 攝影:陳長志

Performance view 2 攝影:陳長志

Performance view 3 攝影:陳長志

YiLab's Members inW.A.V.E.©YiLab.

Thursday, December 8, 2011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1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1

Critique│W.A.V.E.│表演藝術評論台-光音微幅中,身體內省的聲明:站在原地將自身拋出《W.A.V.E.城市微幅》│楊曜彰


刊登日期: 2011 年 11 月 04 日

演出:YiLab. 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1年10月30日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烏梅酒廠

低垂在半身高度的燈光懸吊系統投出暖色微光映照在亮面舞蹈地板上。在漸漸流洩的電子聲響當中,隨著間斷的聽覺、視覺疲乏,在黑暗深邃的空間當中,不斷微調色調的微光浮晃著。

將視野放遠,受到噪音與重複節奏合成的聲響加上低垂龐大的燈光裝置限定的舞蹈地板位於烏梅酒廠幽暗深邃環境的中央。舞者蘇文琪像是被丟進這個異域一樣四肢著地坐在左上舞台深處,以貼近地板的身姿緩緩伸展肢體,挺起軀幹旋又低頭內縮。隨著聲響與微光的持續幅動,舞者四肢著地,緩慢地在身體與重力的張力當中專注經營舞蹈身體內在能量的流動,逐漸發展出確切的身體意向。她將身姿壓低,以胸口臉頰著地支撐身體,雙臂向前伸展,而下腹部與臀部持續內縮提起成為身體的能量中心,以此發動雙腿反向的伸展;而為了維持身體持續內縮的能量,她的左手不斷收回頸背伸向後腦將頭部往下往內收,構成舞者持續將上半身往內收縮,以頸背+肩膀+凹曲的手臂構成的異質形象。而這樣的形象更通過舞者逐漸釋放的動力浮動在觀眾眼前,對比著上方因為繁複、精準而懾人的數位燈光系統。當然,舞者也通過獨特的鋼硬動作質地,以及當她站立時,微張的雙腿、向前挺出的腹部和以腹部收縮為起點的舞蹈動作將這樣的異質身體延伸向性別和舞蹈美學的標題之下。

就身體行動而言,舞者行動在精準、泯除刺激—反應間隙的即刻行動之中。(然而,當我稱讚她的減法時,同時也想著她與工作團隊無數次的磨合)值得注意的是,蘇文琪的雙手幾乎不與身體接觸,亦非用來描繪形象的工具。手臂是她的身體與地板之間直接的聯繫,隨著身體行動的發展,手成為舞者內在脈動的載具(conveyer):或張開手掌,或以凹曲的動作傳遞身體通過電子聲響所感受的震動,或延伸前個段落的身體意向,大幅度劇烈揮動雙臂,以一種站在原地將自己拋出的劇烈能量,在身體隨著聲響節奏即刻震顫的當下,顯現了身體的體動(kinesthetic)律動與電子節奏兩者之間具體的時間差異。而這樣的差異向白色樑柱與燈光裝置構成的冰冷演出環境拋出最直率的提問:身體究竟藉由什麼追逐無形無色甚至無聲的光音微幅?

通過某個臨界之後,蘇文琪躺臥地板,像是受到單盞淡紫色微光束和電子聲響的吸引而向上湧動軀幹。靜止之中,舞者微弱的顫動、扭動顯現著舞者在持續與新媒體、數位技術實驗、追逐之後殘存的動力。而在強烈逼近知覺臨界的聲響和帶有威脅性的燈光懸吊裝置運作之下,舞蹈身體通過散發專注張力的身體行動輻射給整個城市發自身體內省的直率聲明。

瞬間的黑暗與寂靜中,燈光裝置隨著數位程式自動執行著。在寂靜中,具體可見可感的舞蹈身體已不復見,觀眾只聽見自己身體裡還微微震著剛才逼近臨界的低頻聲響。空曠幽暗中,懸吊系統自動升降的聲響,冰冷的類探照燈掃過深邃空洞的演出環境。原來我們曾經這樣和一整套經過繁複計算執行的機器(和技術群)度過了逼近知覺臨界的50(?)分鐘。蘇文琪與YiLab.《城市微幅》大膽直率同時通過反覆實驗、內省而發的聲明令人興奮而後激起思辯:關於舞蹈美學、關於創作媒材、更根本地關於科技藝術與身體的共存與侵入。

Critique│W.A.V.E.│表演藝術評論台-後工業實驗的「仙台(Ono-Sendai)賽伯格」或「譫妄式振顫身體」《城市微幅》│雷煦光


刊登日期: 2011 年 10 月 31 日

演出:YiLab.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28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烏梅酒廠

在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筆下,Ono-Sendai作為一個啓動界面,開啓的是能讓人進入網路空間漫遊的賽伯空間(cyberspace),而人本身也在這樣的啓動裝置中,成為了賽伯格(cyborg)。《城市微幅》作為結合高度後工業影音媒體的演出作品,實際上呈現出強烈的「賽伯格」化的人類想像,似乎在《城市微幅》中,城市變成了賽伯空間,然後人通過某種譫妄式振顫,成為了漫遊狀態的賽伯格。這是不同於未來主義者(同時也不是新未來主義)的未來主義,因為這其實是某種非理體中心的網際網路世界觀。

《城市微幅》的場地是一個縱深長的長方形水泥盒子,裸露的水泥四壁,讓空間本身具有一種廢棄工廠、荒涼倉庫的工業廢墟意味(這個空間的這種意味確實也是刻意被這個城市裡的人保留下來的)。但其實《城市微幅》不是工業的、也不是工業廢墟的,而是後工業的。

配合場地的限制,舞台設置在兩根廠房立柱與出入口的約三分之一縱深位置,觀眾席便介於出入口與舞台之間。表演空間相當儉約,稍微具有反射效果的亮面舞台地板,搭配流瀉著沒有那麼噪音的後工業實驗電音的PA揚聲器,以及開場時候降至離地約一半高度的方陣式電腦儀控懸絲燈組,這三個舞台元素,搭配舞者,便構成《城市微幅》的全部演出作品。

演出在一片方陣式懸絲燈組的微亮中開始。

《城市微幅》基本上大約分為四個段落:一、偏紫紅的低限光能量與音場不太強的重複性後工業實驗電音中,舞者近乎靜止的蠕動;二、燈光轉偏紫白,懸絲儀控系統開始作用,舞者進入激烈地舞動,音牆開始厚實壯大重複變化;三、方陣懸絲燈開始電腦儀控升降舞動,搭配明暗與聚光(spotlight),舞者矗立於空間深處不動;四、逐漸趨緩的懸絲燈組舞動,燈光明明滅滅,逐漸舒緩至滅熄,全場結束。

燈組的設計很有意味。除了設置本身就是一個科技藝術裝置之外,低照度且顏色變化多端的燈光替整場演出壓制出了一重低限的感知平台,這個低限、穩定且壓抑的感知平台,不但替空間決定了偏冷硬、纖細的後工業調性,更提供了實驗電音在環境音效上的音牆營造,以及舞者配合著音牆變化釋放自身的動物性能量的基礎,而本身更在舞台視覺空間的營造上,成為主要創意之所在。

舞者的身體是非常有趣的一環,從動作上來看,第二段應當是整場solo的主題及其變奏的核心,在動作中,我們看到了特殊的機器人式諧擬、類昆蟲式蠕動與反張、科幻電影異形肢體、暗黑舞踏、童乩起乩,以及學院系統中的各派經典現代舞雜燴。在這些串連起來的動作中,就舞蹈創作而言,讓我們看到了關於動作的形式美學的實驗企圖,舞者在日常習練中,通過自身既有的動作基礎,然後尋找/模擬更多動作上的可能性,然後再融匯進自身的舞蹈動作系統當中,構成一個有機的「舞踴身體」,不斷吸納、不斷調整、不斷變形。這當然是作為一位舞蹈家的藝術精髓與修養之所在。而在動作的視覺呈現層面,著實不免讓人聯想到過去那個未來主義時代藝術家對於未來的視覺想像:一種重複性的振顫效果。

精神病學在歐洲的古典時代,通過對非理性管理的制度化,形成現代臨床醫學系統中的重要一環,並且,特別是現代都市文明中一種「人通過異化後」的精神徵候。微幅是一種振顫的波,實際上是分子間的激烈碰撞所產生的動能,倘若…….「人」作為一種微波中的分子,那會是如何的一種狀態?

「譫妄(delirium)式振顫」,描述的是一種被稱為非正常的精神狀態的肉體樣態,主要是因為生理異常,導致大腦功能發生混亂。舞者在第二段的主題與變奏中,呈現出大量的振顫性與肌肉抽搐性動作,若非這是一個舞蹈演出,或許我們會以為台上的那個人癲癇發作,需要趕緊打119叫救護車。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作為舞蹈動作的「譫妄式振顫」,當然不是癲癇或戒斷症候群發作,而是一個藝術性過程的成果:也就是舞蹈家在捕捉與模擬譫妄狀態中的出神(trance)與肢體抽搐,並且將這種肉體暨精神狀態脫離出「非理性空間」而藝術化成為一種舞蹈的「理性空間」,因此,這裡通過藝術化過程所形構的「譫妄式振顫身體」,變成為像是未來主義藝術家所幻見的未來那樣的視覺經驗:形式化的振顫與重複。作為舞蹈身體的分析,這種振顫實際上更來源自舞者內在的動物性能量,由舞者體內的動物性能量或者「氣」推動肌肉,將這些舞蹈化的動作,傳達到整個表演空間,配合著音牆與燈光調性介面,轉化成為令觀眾感知接收的一種身體震撼。

後工業社會的特徵之一是「都市的」,也是「賽伯格的」,《城市微幅》作為一個仰賴後工業質地影音媒介的作品構成,讓我們好似戴上Ono-Sendai一般,感官被壓抑進入到一種在微幅之中的渾厚振顫空間,雖然沒有刺耳的噪音(幸好沒有刺耳的噪音),但一種譫妄式的精神分裂狀態,卻實際地呈現了出來。

從動作上可以看出舞蹈家自身的一種對內在著魔狀態(trance)的探索,連結上了科幻神秘主義(將科技置換在神的位置,延續對神的神祕想像傳統: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異形[未知的侵害者]),通過舞者的動物性能量湧現,表現在幾乎要像是一個賽伯格的舞蹈性存在中,呈顯出某種隱密在後工業社會中,人的「存在」的一重未來主義式聯想。但平心而論,舞者的「舞蹈」,雖然搭配了聲音和影像與裝置的多元後工業調性影音科技創作媒材,讓整個《城市微幅》隱隱約約讓人稍微聯想到像是譬如碧玉(Björk),但實際上也讓人更多地聯想到白石加代子(しらいし かよこ)。這重聯想應當也是一種賽伯空間化的聯想效果,但唯一一個還令人漂浮在賽伯空間找不到回返人間的Ono-Sendai的問題就是:在《城市微幅》中被並置在一起的Björk與白石加代子,如何能在舞蹈的動作中,通過一個屬於舞蹈家自身的賽伯格身體系統(有?或無?)合而為一?這可能是作為舞蹈藝術的一個核心問題,否則,當舞蹈的動作追索本身尚存有一種跨越40年以上的風格時間的時空裂縫的時候,後工業科技藝術的視聽輔助,將容易讓作品在表面的初淺感受之下,就流於油水分離的尷尬處境。未來主義是有「神」的神聖中心位置的,賽伯空間卻是「龐克」的。《城市微幅》在營造出的一種好似龐克的賽伯空間場域中,卻又好似追索著舞蹈藝術上的未來主義之神,我想,這個問題,可能也有待創作者更加釐清的吧。

Critique│W.A.V.E.│表演藝術評論台-光波叢林底的淒涼肉身《W.A.V.E.城市微幅》│謝東寧


刊登日期: 2011 年 10 月 31 日

演出:YiLab.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29 22: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 烏梅酒場

人類文明從工業革命之後,朝科學的方向急速飆進,以總體歷史來看,不過短短時間,科學已經發展到可以置換自然,尤其是在「城市」這個高度文明象徵的場域,看不見的電波、訊息、磁波……,早已為人類構築了另一個「虛擬世界」。

例如當你坐在捷運車廂中,眼前明明是一群活生生的人類生物性「身體」,但他們當下可能是存在於,手中正忙碌的平版電腦、智慧型手機、隨身聽……所虛擬的「另一個」世界。或者走在繁忙的電腦商場,人們進入由各種資訊商品堆疊宣稱的,一個「不在場」之想像世界,而「購買」(資訊商品)成了進入虛擬世界的唯一門票。於是,人們生活在城市中,身體在場(在真實空間)同時也不在場(在虛擬世界)。

於是對於「身體/科技」的探討,是當今全球表演藝術界,一個新興並熱門的題材。日前觀賞由一當代舞團在華山生活藝術節,所推出的全新製作《W.A.V.E—城市微幅》,親眼目睹了,一場高度成熟、令人頭皮發麻,關於「身體/科技」的哲學辯證,不禁要為這個年輕潛力十足團隊的驚人表現,致上最熱烈的掌聲喝采。

開場進入眼簾的,是由100盞排列矩陣懸吊至低空的燈,在這些微弱幽閃、彷彿可以呼吸的燈光之下,是獨舞者蘇文琪低頭坐在,黑色亮面舞台地板的膚色身體。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聲響音波與電子光波的持續之中,舞者身體慢慢坍塌消融成一具重返生物性的變形肉體,蘇文琪以其特有之「獸」的身體能量,用緩慢充滿張力的動作,從燈光可以照亮的皮膚中低限散發。

忽然,逼到舞台邊緣的肉體,在一個全暗場之後,舞者開始站立與3D排列矩陣燈光對話。全場幾乎低頭不見臉龐的身體,在穿透觀眾身體細胞的聲頻,與唯一的矩陣燈光光源中,舞者能量飽滿地不斷地抵抗、前進、退讓……,彷彿看到一具不願馴服的唐吉訶德肉身,大戰電子科技城市風車。最後,矩陣燈光排山倒海襲來,以洶湧的陣陣波浪,加上進入高潮的巨大聲響,吞食了舞者最後渺小的身體。

暗場燈亮後,探照燈仔細檢視這些冰冷的機械裝置,冷酷矩陣燈光占領城市,在肉體缺席的叢林中,無情地自我舞動展現勝利,只留下現場觀眾不寒而慄的驚嚇魂魄。

細微繁複、無可挑剔的聲響設計,深刻思維的矩陣燈光裝置,與一具能量飽滿的舞者身體,簡約中卻具體而微,命中了身體在光波訊號城市中的淒涼。這場當代國際視野的演出,不但震撼人心,並且將台灣舞蹈及科技藝術領域的疆界,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不過作品並非完美,關於舞者身體與裝置的關係,尚有小小瑕疵。首先是舞者特別是站立時的身體,似乎還沒找到更適當的動作,來呈現介於訊號及血肉的能量。同時動作在高低位的轉換,應該可以更細膩,動作與裝置之間的關係位置,也可以更大膽。最該精進的,是舞者身體與裝置更緊密、更介入的能量互動。

在表演結合科技藝術口號震響,但卻在眾多「專案計畫」外,看到一場貨真價實、真正精彩的結合演出,這為我們帶來的啟示是,科技藝術與表演的結合,需要長期培養工作團隊。年輕的一當代舞團,絕對是需要繼續支持,並且可以期待的台灣表演藝術精銳代表。

Critique│W.A.V.E.│表演藝術評論台-理性卻令人親近的作品《W.A.V.E.城市微幅》│鄒之牧


刊登日期: 2011 年 10 月 31 日

演出:YiLab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28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

蘇文琪是個異數。繼2009年與Arco Renz合作的備受矚目的《迷幻英雌》後,她以自己的團YiLab,推出了《Remove Me》和重演了早期《Loop Me》,同樣在極緩的動作中,呈現著強大的肢體爆發力!YiLab的產出、科技的外衣,看似與《迷幻》幾近原始的剝除大相逕庭,卻是同樣歸回到人的基本元素,探索人在大環境中安身立命的自我期許和生存景況。這回推出的新作《W.A.V.E.》,據聞Renz也飛來協力,再加上三度合作的此間技術團隊與聲音設計張永達,這部作品有著可能是四部作品以來最conceivable(最易為觀眾理解接收)的形式與內涵,結合著兩股合作伙伴的優點:「身體」與「科技」!

純黑的舞台有著晶亮的地板與懸垂的LED燈盞,這個在烏梅酒廠正中亮起的舞台,有著擂台式或Francis Bacon畫中吊起的屠體那樣的陳列與偷窺性,而蘇文琪一身肉色坐於場中。然,它的目的又不是在奇觀(spectacle),許多時,甚且暗黑的燈光還刻意遮蔽著觀者追索的眼神。橫陳的肉體,不等同於對女體的注視(gaze);蘇文琪舞中展現的「女力」(Woman Power),與《迷幻》一致,在此便不加贅述。而這次,在低迷的光線下重啟的《迷幻》中狂放的肢體,又是截然不同的肢體實驗。更多四肢的伸展,或坐在地伸長著一腿,或屈膝跪著拉長著上身,或匍匐在地臀部高高翹起……,這樣的肢體開發打破著《迷幻》就於一尊的定點挑戰,也與《Loop Me》、《Remove Me》幾乎完全因概念而受制於框限、或甚且「移除」人體的可見性,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蘇文琪的「舞」「政治性」(political)一向很重,飽含論說性,個人很喜愛的《Loop Me》完全像一部科技藝術作品,《Remove Me》根本想探討「有我無我」的論證;《W.A.V.E.》換言之,「親民」(accessible)很多!飽含科技裝置的舞台,一眼即知的論說:肉體的蘇文琪在縱橫交錯的科技環抱下,如何自處?如何掙脫?如何共生?

由蘇文琪獨立設想的光盞、燈光的動力變化是很棒的創意!將電腦中數位的矩陣,視覺化!幾個橫切面和直向的變化,將舞台創造出多角度的三度空間,人,蘇文琪,在其中,與這些壓低、升高或遠離的燈具做出空間上的呼應,本身即是件有趣的舞蹈與編舞上的挑戰!於是我們看到星羅棋布的「網」下,沿背景怯怯嘗試「躲去」的蘇文琪;或是壓低如銀河或瀑布中的場景;或是獨留一盞,近逼她,而她如蟹般逃竄而去……;當然,這一切絕沒如此「敘事」,但這也是這一部作品,相對較與人親近的地方。音樂同樣幫助創造著距離、空間感,大幅營造著氛圍,詮釋帶引著意念情境的轉換……。三方節奏的配合:台上光盞的變化、舞者的穿梭其間與音樂的瞬息變化,想必是經多次演練與高度實驗的結果!

然而此聚精會神的肢體展演卻是意在,再度地,剝除自我的。如最後,作品並未停在可以令人滿堂彩喊Bravo的肢體停歇中,而是繼續延長,讓舞台裸出,看到蘇文琪一個人小小地退到遠方、看不清楚;讓燈具再上上下下地自動升降;讓音樂突然具威脅性地「轟!」地再起,映照台上兀自動作的機械,讓你知道「它們」其實能作什麼?!如電影《魔鬼終結者》壞人最後的起死回生,你永遠不知道”What machines can do?”!這次身體線條又不一樣了的蘇文琪更繁複豐富的肢體演練,內裡的動力,即便時時令人感受到感動的地步,作品的終極講述仍不在她,這便是她作品最特殊的、理性特質。

Wednesday, October 26, 2011

News│顛覆舞蹈實驗的「鋼鐵玫瑰」│Cheers雜誌 吳永佳

文字/吳永佳    攝影/廖祐瑲
以上資料來自於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2011. Oct. P.176-177

Friday, October 14, 2011

W.A.V.E.-城市微幅 │2011世界首演 震撼登場



YiLab. 一當代舞團2011年全新創作
10月22-30日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烏梅酒廠,震撼引爆!



永晝現象蔓延 城市 微幅變化
光纖織成捕夢網 日落而息的原始節奏正在失落
Move . Wave 隨著聲光磁波 隨著城市波長舞動
身體演化 重建呼吸、肌肉、重心的記憶──

適都市叢林而生存


「微幅」與「WAVE」一字相應照,同時是一種具有當代性的存在形式,隱身在每個生命或物體中,以如此或科學或詩意的關係相互交織與震蕩。
突破舊作《Loop Me》與《ReMove Me》的實驗規模,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做為視覺的主概念,繼而從燈光、聲音、與影像的官感建構流程,探索存在於當代世界中的虛擬、衰變、消逝或透明性。
---
Venue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 
Date /
2011年10月22、23、27、28、29 、30日 19:30 
2011年10月22、28、29日 22 : 00 (城市夢遊場)

---
宣傳短片製作:楊承翰

Tuesday, October 4, 2011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Plus│W.A.V.E.-城市微幅│從城市看當代藝術創作



9.17|六|3:00pm4:30pm 
誠品書局信義店 3F廣場Forum
(台北市松高路11號3樓)

主講:王俊傑 (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蘇文琪、張永達、葉彥伯 (以上三位為「一當代舞團」創作團隊)

內容:以城市作為出發,觀察相關主題所延伸的各種藝術提問。同時穿插相關影像、影片或聲音的豐富素材,具體地介紹當代藝術創作裡看城市的各種藝術風貌。



詳細交通資訊可上誠品站藝。起來網站查詢。


---


2011/9/17 講座現場


W.A.V.E.講座準備中


主持人孫平(左)和主講人蘇文琪(中),與談人是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的王俊傑老師(右)


專注聆聽的觀眾


從城市談藝術創作的話題,吸引居住於都市的人們 漸漸聚集



當代藝術家們的對談,引起觀眾的好奇提問


十月城市微幅,將重新定義都市居民對當代城市的想像

Monday, September 12, 2011

Plus│蘇文琪專訪│愛樂電台「藝術相對論」

「藝術相對論」
主持人:高劭宜 
9/23(五)18:00-19:00
台北 FM99.7 (愛樂電台)




當天節目有針對蘇文琪的專訪,對新媒體表演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在下週五的晚間打開收音機收聽喔



「藝術相對論」由台新藝術獎愛樂電台共同企劃製作。

Monday, September 5, 2011

W.A.V.E.-城市微幅 │2011首演 預告短片


W.A.V.E. 城市微幅 宣傳短片 from YiLab on Vimeo.


蘇文琪 X 張永達 X 葉彥伯 X 夜較瘦 X 楊禮瑋 
聯手震盪當代新媒體表演的思維坡度 


「微幅」與「WAVE」一字相應照,同時是一種具有當代性的存在形式,隱身在每個生命或物體中,以如此或科學或詩意的關係相互交織與震蕩。

突破舊作《Loop Me》與《ReMove Me》的實驗規模,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做為視覺的主概念,繼而從燈光、聲音、與影像的官感建構流程,探索存在於當代世界中的虛擬、衰變、消逝或透明性。

---

Venue /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 


Date /
2011年10月22、23、27、28、29 、30日 19:30 
2011年10月22、28、29日 22 : 00 (城市夢遊場)

---

宣傳短片製作:楊承翰

Tuesday, August 30, 2011

Plus│Loop Me│數位時代的表演藝術 示範講座



第八屆台新藝術獎「評審團特別獎」得主 蘇文琪 示範講座
《LOOP ME》數位時代的表演藝術


8/31(三)19:00 - 20:40

主講人:蘇文琪




參加對象:台新同仁及一般大眾
活動地點:台新金控大樓二樓元廳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18號2F)
報名方式:請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點選線上報名http://www.taishinart.org.tw/chinese/9_registration/02_detail.php?pid=61

Tuesday, August 23, 2011

W.A.V.E.-城市微幅 │ 最新優惠「 城市親密套票 」限量發售中



W.A.V.E.城市微幅》推出限量城市親密套票!
購買城市微幅首周演出票券,即可享有第二張5超值優惠,限量60組
團體購買10張以上,另有85折優惠


想看表演的朋友,歡迎直接跟我們訂購票券
或上兩廳院售票系統購買票券~


Thursday, July 14, 2011

W.A.V.E.-城市微幅 │ YiLab. 2011 年度製作 │ 7/14全面啟售!



自台灣、法國、比利時、葡萄牙、德國巡迴演出後      
YiLab. 重新沈澱再出發

蘇文琪  X  張永達      
 聯手震盪當代新媒體創作的思維坡度



永晝現象蔓延     城市    微幅變化
光纖織成捕夢網   日落而息的原始節奏正在失落
Move . Wave     隨著聲光磁波     隨著城市波長舞動
身體演化   重建呼吸、肌肉、重心的記憶──

適都市叢林而生存


延續一當代舞團YiLab.的創作關照,企圖面對當代生命樣態中,自然與人工空間、真實存在與虛擬網絡、時間記憶與感官經驗的對映、以及身體在這些轉變之間的相互消長關係。

「微幅」與「WAVE」一字相應照,同時是一種具有當代性的存在形式,隱身在每個生命或物體中,以如此或科學或詩意的關係相互交織與震蕩。

編舞家蘇文琪與聲音創作者張永達再次合作,突破舊作《Loop Me》與《ReMove Me》的實驗規模,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做為視覺的主概念,繼而從燈光、聲音、與影像的官感建構流程,探索存在於當代世界中的虛擬、衰變、消逝或透明性。 


2011年10月22、23、27、28、29 、30日 19:30
城市夢遊場:10月22、28、29日 22 : 00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

單一票價800元/自由入座
購票優惠:兩廳院之友、誠品會員9折;學生購票85折優惠
88日前購票一律享有7折超低優惠!

Wednesday, July 13, 2011

Plus│2011台北藝術節│《與佛塞同步》新媒體藝術工作坊



與佛塞同步藝術  科技  舞上雲端


【新媒體藝術工作坊】
編舞的物件─科技與舞蹈的相遇

07/29(五) 14:30-17:30
主  持  人:諾拉‧蕭(編舞家、「同步物件」研究及展覽創意總監) 
         班傑明‧施羅德(「同步物件」影像和軟體工程師)
名  額:20人




©Synchronous Objects Projec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Forsythe Company
享譽國際的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應2011臺北藝術節的邀請,將於7月28日(四)至8月28(日)日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2-5號倉庫,呈現他為臺北親自策畫的《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這是他近年來運用最新科技記錄分析,解剖編舞大腦和哲學思考的最完整呈現。

臺北藝術節特別邀請《同步物件:準合°》研究及展覽創意總監,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副教授的諾拉‧蕭女士,為科技人策劃了一場專業科技工作坊,讓藝術和科技在雲端上相遇,分享讀懂舞蹈的樂趣。

---


活動時間:2011年7月29日(五)  14:30-17:30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展覽區
報名對象:科技產業專業人士,及科技與新媒體藝術相關系所師生

報名時間:2011年7月1日(五)至7月15日(五)止

報名方法及條件:1. 一律採線上報名,請至臺北藝術節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妥後寄至 info@taipeifestival.org
2. 經書面審查通過後,將於7月20日(三)公告正取20名,並以電話通知。
3. 學員須自備可上網之電腦、相機,並自備將影像傳至電腦之相關傳輸工具。
聯絡電話:臺北藝術節 02-25289580分機196(周小姐)、194(陳小姐) 

---

以上資料來自於2011台北藝術節網站:http://www.taipeifestival.org/Content/NewsContent.aspx?NewsID=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