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works

Loop Me (2009) ReMove Me (2010) W.A.V.E. 城市微幅 (2011)Off the Map 身體輿圖 (2012)

Monday, January 31, 2011

Critique│Loop Me│中國時報新藝見-抗拒數位化的身體呼吸│耿一偉


原文出自於 2011-01-30 中國時報
作者:耿一偉(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

作品:一當代舞團《LOOP ME》
時間:2011/1/20~1/23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如何在數位世界中定義身體的當下?」是《LOOP ME》節目單中所丟出的問題,這句話也很適合當作思索這部舞作的起點。其實,《LOOP ME》已是二度演出,2009年5月首演備受好評,讓蘇文琪受邀於同年八月台北藝術節發表《迷幻英雌》,並以此作獲得台新藝術獎的評審團特別獎。因此,此次重演,不啻為另一種迴圈(loop),強化了觀眾對這位舞者兼編舞家的認識。      

一開始舞台十分昏暗,一個白色方塊打在後方的大型銀幕右側,剛好照亮了緊靠著銀幕的蘇文琪肩膀與頭部。她做出一些十分細微的動作,尤其是手指的抖動。隨著時間的移動,方塊越變越大,舞者動作也開始從手部擴展到全身。      

大約到了三分之一,燈光效果被錄像擷取所取代,之前蘇文琪做過的一些動作被同步或延遲投到銀幕上。此時主要的觀賞趣味,是左右平面移動的獨舞者與投影之間的互動。例如有一段是她雙手抱住後腦從右走到左,停在銀幕邊緣,接著一個方才行走的影像一樣走到接近她約兩步的位置停下,轉身往回走,原本不動的真實舞者也忽然轉身,跟隨在自己的影像後頭,亦步亦趨。      

蘇文琪的舞蹈中有一種飽滿張力,尤其到了中間階段,她的動作越來越大,彷彿是原本小動作模式的全身放大,好像她在與銀幕的反覆模仿中獲得了能量,讓身體的動作迴圈越變越猛烈。最後她的舞蹈搭配著奮力呼吸或閉氣,在牯嶺街的親密空間中,這種當下呼吸的肉身存在,對觀眾身體產生的本能共感更為明顯。然後一瞬間,蘇文琪恢復正常,漫步到銀幕後方,消失於舞台前。      

《LOOP ME》的觀賞經驗,讓我聯想起2010年6月在牯嶺街看蘇文琪另一支舞作《REMOVE ME》。這兩部作品都有強烈的結構對比,舞蹈的動作也是從極細微到極強烈,尤其是標題上受詞(me)所暗示舞者受到周遭聲光環境的啟動,使我不免將她的創作放到包浩斯劇場(Bauhaus theatre)的脈絡中思考。因為包浩斯劇場的特色,就是從時間、空間與身體的抽象關係來創作舞蹈。      

最有趣的觀察,是蘇文琪不在舞台上的純投影後半段。原本還能吸引人的重覆擷取畫面,因為舞者離開舞台過久,忽然失去了它的魅力。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這不是MV上常見的分割鏡頭嗎?換言之,如果沒有身體臨現的互動,這些投影效果就失去了它在表演上的力量,觀眾在日常生活的強大數位經驗沖淡了舞台上數位世界的魔力。      

以身體史來說,到了數位時代,人類身體動作越變越小,幾乎只剩手指與頭部。但《LOOP ME》也給了最好解答---舞者是自己選擇讓位給數位環境,她隨時可選擇再回來,如同她選擇離開時的一派輕鬆。      

少了身體呼吸,數位存在沒有意義。      

『新藝見』由中國時報、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策畫,每隔周日於〈旺來報〉刊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